在能源转型与智能化升级的大背景下,山东艾蓝智能科技的智慧供热解决方案成为行业标杆,通过技术融合与模式创新,重新定义供热服务的效率与品质。
一、技术架构:构建全链路智能感知网络
艾蓝智能采用 “云 - 边 - 端” 协同架构,在供热系统的末梢部署千万级物联网终端。每个楼栋单元安装智能热量表与温湿度传感器,这些设备以毫秒级频率采集数据,构建起覆盖热源、管网、用户的全链路感知网络。在传输层,系统运用 NB - IoT、5G 混合组网技术,确保数据在复杂环境下稳定传输,延迟低至 100 毫秒,保障供热调控的即时性。云端服务器集群搭载分布式存储系统,每日处理超 2TB 供热数据,支撑 AI 算法的实时运算。
二、核心功能:多维技术驱动智慧升级
(一)AI 热负荷预测系统
该系统整合气象部门的精细化格点数据(分辨率达 1 公里 ×1 公里)、历史供热数据以及用户行为大数据,构建了包含 128 个参数的深度学习模型。模型通过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能够提前 72 小时预测热负荷,误差率控制在 3% 以内。在 2023 年冬季供暖季,该系统助力青岛某供热企业实现精准供热,热网回水温度波动范围从 ±5℃ 缩小至 ±1.5℃,能源利用率提升 18%。
(二)智能平衡调控系统
系统部署的智能调节阀具备自学习功能,通过强化学习算法优化水力平衡策略。每个阀门内置压力传感器与电动执行机构,可根据管网拓扑结构自动调节开度。在天津某大型供热项目中,该系统通过 3 个月的自适应学习,将二次网水力失调率从 25% 降至 5%,管网热损耗减少 22%。同时,系统支持可视化的水力平衡分析,工程师可通过三维管网模型实时查看流量分布,快速定位失调区域。
(三)用户侧智能交互平台
艾蓝智能开发的供热 APP 集成了 AR 测温、语音控制等创新功能。用户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房间,即可通过 AR 技术直观查看室内温度分布;语音指令支持方言识别,老人也能轻松实现温度调节。平台还具备能耗账单智能分析功能,通过对比同户型用户能耗,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节能建议。在济南某小区试点中,APP 使用率达 85%,用户自主调节行为使平均室温降低 1.2℃,户均能耗下降 12%。
三、清洁能源协同:打造低碳供热新模式
(一)多能互补调控策略
系统建立了新能源优先调度机制,实时监测太阳能集热场、地源热泵等新能源设备的运行状态。当新能源供热能力不足时,系统自动切换至天然气锅炉与电锅炉协同供热模式,并通过动态规划算法优化不同能源的配比。在烟台某工业园区项目中,该系统实现了 60% 的供热负荷由太阳能和地热能承担,年减少标煤消耗 3200 吨,二氧化碳减排量达 8500 吨。
(二)储热系统优化控制
针对相变储热设备,艾蓝智能开发了温度 - 压力双闭环控制算法,将储热效率从 78% 提升至 92%。系统根据电价峰谷时段,自动安排储热与放热计划。在淄博某商业综合体,储热系统配合谷电时段储热,每日可节省供热成本 1800 元,投资回收期缩短至 3.5 年。
四、运维管理:AI 赋能全生命周期服务
(一)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
系统通过建立管网故障知识库,结合振动、声音等传感器数据,运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实现管道泄漏、阀门故障的早期诊断。在石家庄某供热项目中,该系统提前 72 小时预警了一次主管道泄漏,避免了因泄漏导致的大面积停暖事故。同时,系统生成设备健康指数,预测设备剩余使用寿命,将预防性维护准确率提高至 89%。
(二)虚拟电厂协同调度
艾蓝智能将供热系统纳入虚拟电厂管理体系,与电网实现双向互动。当电网负荷高峰时,供热系统可通过降低非必要区域供热温度,释放电力资源。在 2024 年冬季电力保供期间,济南、青岛等地的智慧供热项目累计响应电网调峰需求 12 次,提供调峰容量 35MW,获得电网侧收益 280 万元。
山东艾蓝智能科技的智慧供热解决方案,不仅实现了供热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更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了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未来,随着数字孪生、边缘计算等技术的深度应用,该方案将持续为供热行业提供更高效、更低碳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