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热行业,二级管网(简称 “二网”)如同人体的血管,负责将热源的热量精准输送到千家万户。二网平衡,即保证管网中各部分热水流量合理分配,是供热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实现二网平衡,对供热企业和用户而言,都有着诸多不可忽视的好处。
提升供热质量,消除冷热不均
传统供热二网常面临水力失调问题,管网中热水流量分配不均,导致部分用户家中过热,需开窗散热,造成能源浪费;而部分用户室温却不达标,在寒冬中饱受寒冷之苦。例如在一些老旧小区,离换热站近的住户室内温度能达到 28℃甚至更高,而位于管网末端的住户室温可能只有 16℃左右,严重影响用户的供热体验。
通过二网平衡调节,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某小区应用二网平衡系统后,各用户端室温更加均匀稳定,室温达标率从传统供热方式的 80% 左右提升至 95% 以上,且温度波动范围可控制在 ±1℃以内,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供热舒适度,减少了用户投诉。
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增效
水力失调使得供热企业为满足末端供热标准,常采取大流量小温差的运行方式,这使得前端过度供热更为严重,既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又达不到良好的供热效果。相关数据显示,热损耗在供热节能运行中,一级网热损占 3%-8%,而二级网热损竟占 15%-25%。
当二网实现平衡后,可避免过度供热导致的能源浪费。与传统供热相比,智慧供热二次网平衡可降低供热能耗 15%-25%。以一个供热面积为 100 万平方米的小区为例,采用该技术后,每个供热季可节约天然气(X)立方米,或电力(X)千瓦时,节能效益显著,这对供热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减少运维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二网平衡系统具备智能监测与故障预警功能。通过对压力、流量数据的实时监测,可提前发现管道泄漏、阀门故障等问题,及时安排维修,避免故障扩大。例如,某供热企业在引入二网平衡系统后,与传统人工巡检方式相比,减少人力投入 30%-40%,同时降低因故障导致的供热中断损失,延长管网和设备使用寿命。
供热企业还能通过系统平台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便捷地进行参数配置和调整,实现对供热管网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运营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增强用户互动,提升服务满意度
如今的二网平衡系统,让用户可通过手机 APP 或其他智能终端,实时查看室内温度、用热量,自主调节室内温度。供热企业也能根据用户反馈,及时优化供热服务,增强用户与企业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提升了用户对供热服务的满意度,也促进了供热行业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某城市在推广具备用户互动功能的二网平衡系统后,用户对供热服务的满意度调查评分从之前的 60 分(满分 100 分)提升至 80 分以上,有效改善了供热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二网平衡的实现方式与技术支持
智能阀控与云平台管理
在用户端安装智能阀控设备,实时监测用户家中的温度、流量等数据,并根据设定的供热参数自动调节阀门开度。云平台作为二网平衡系统的 “大脑”,接收来自各个智能阀控设备的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算法,综合考虑用户的房屋结构、朝向、楼层等因素,为每个用户制定个性化的供热方案。当发现某区域存在供热不均衡的情况时,云平台会自动生成调节指令,远程控制智能阀控设备,调整各用户的流量和热量分配,实现整个二级管网的水力平衡。
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
通过在二网的关键节点,如楼栋热力入口、单元立管、用户室内等位置安装超声波流量计、温度传感器等设备,实时采集管网的流量、温度数据。这些数据通过物联网传输至监控中心,为系统的平衡调节提供准确依据。在楼栋级,智慧平台根据建筑热负荷(按面积、保温系数动态计算)分配流量,当偏差出现时自动调节阀门开度,确保每栋楼 “得热公平”。
自适应控制算法
该算法能够根据供热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自动调整控制策略。在供热初期,系统会根据历史数据和预测模型进行初步的供热调节;随着供热过程的推进,系统会不断收集实际供热数据,对调节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使供热效果更加贴合用户需求。在供热过程中,当室外温度突然下降时,自适应控制算法能迅速调整供热参数,保证用户室内温度不受太大影响。
二网平衡是供热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提升供热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运维成本以及增强用户互动等多方面的好处,不仅能为供热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还能提升社会效益,为广大用户创造更加舒适、温暖的生活环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二网平衡技术也将持续创新发展,为供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