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能源供热:开启绿色温暖新时代
创始人
2025-09-22 09:25:45
0

be4a20f2-acf1-43d3-82c1-0c268641e845_1758504390462061461_origin~tplv-a9rns2rl98-image-qvalue_看图王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 “双碳” 目标推进的大背景下,传统化石能源供热方式面临着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等诸多挑战,新型能源供热方式应运而生。这些以清洁能源为核心的供热技术,不仅能满足人们对温暖居住环境的需求,更在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减少碳排放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正逐渐成为未来供热领域的主流方向。
一、地热能供热:来自地下的 “恒温热源”
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具有储量大、稳定性强、污染小等显著优势,是新型能源供热中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其供热原理是通过地源热泵系统,将地下土壤、地下水或岩石中储存的热能提取出来,经过能量转换后为建筑提供供暖服务。
根据热源获取方式的不同,地热能供热主要分为土壤源热泵供热、水源热泵供热和地埋管地源热泵供热三种形式。土壤源热泵供热适用于地下水位较深、土壤导热性能较好的地区,通过在地下埋置换热管,实现与土壤的热量交换;水源热泵供热则利用地下水、地表水(如江河湖泊水)等水体的热能,换热效率较高,但对水质和水量有一定要求;地埋管地源热泵供热则是将换热管垂直或水平埋入地下,不受地表环境影响,运行稳定性更强。
在实际应用中,地热能供热系统的能效比(COP 值)通常可达 3 - 4 以上,即消耗 1 单位的电能,可获取 3 - 4 单位的热能,能源利用效率远超传统燃煤锅炉。目前,我国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已建成多个大型地热能供热项目,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就采用了地源热泵供热系统,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 2 万吨,为绿色建筑示范提供了优秀范例。
二、太阳能供热:利用阳光的 “免费热量”
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在供热领域的应用已从传统的家用太阳能热水器,逐步向集中式太阳能供热系统发展。集中式太阳能供热系统通过大规模的太阳能集热器阵列,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储热装置和辅助供热系统,为居民小区、工业园区等提供稳定的供暖服务。
太阳能供热系统的核心部件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储热水箱、循环泵和控制系统。其中,太阳能集热器分为平板式、真空管式和聚光式三种类型。平板式集热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中低温供热场景;真空管式集热器保温性能好、吸热效率高,在寒冷地区应用广泛;聚光式集热器则通过聚光镜将阳光聚焦,可产生高温热能,适用于大规模工业供热。
尽管太阳能受昼夜、季节和天气等因素影响较大,存在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问题,但通过与地热能、天然气等其他能源形式结合,构建互补供热系统,可有效提高供热可靠性。例如,我国青海省某太阳能集中供热项目,采用 “太阳能 + 燃气壁挂炉” 的互补模式,在冬季太阳能资源充足时,优先利用太阳能供暖,不足部分由燃气壁挂炉补充,不仅满足了居民的供暖需求,还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三、生物质能供热:变废为宝的 “循环热源”
生物质能是指利用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稻壳)、林业废弃物(如木屑、树枝)、畜禽粪便以及城乡有机垃圾等生物质资源,通过燃烧、气化、发酵等技术转化为热能,用于供暖的能源形式。生物质能供热不仅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了垃圾填埋和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还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清洁、经济的供暖选择。
生物质能供热主要有生物质直燃供热、生物质气化供热和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三种方式。生物质直燃供热是将生物质原料直接送入锅炉燃烧,产生的蒸汽或热水用于供暖,适用于生物质资源丰富的农村和乡镇地区;生物质气化供热则是通过气化炉将生物质原料转化为可燃气体(如一氧化碳、氢气),再通过燃烧器燃烧供热,燃气燃烧效率高,污染物排放少;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是将生物质原料压缩成颗粒状、块状等成型燃料,便于储存和运输,可在小型锅炉中燃烧供热,适用于城市周边的小型社区和商业建筑。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生物质能供热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和技术标准,推动生物质能供热产业快速发展。例如,山东省某县利用当地丰富的秸秆资源,建设了生物质直燃供热站,为周边 5 个村庄提供供暖服务,不仅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还使村民的供暖成本降低了 30% 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四、空气能供热:无处不在的 “空气热量”
空气能供热是利用空气源热泵系统,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即使在低温环境下,空气中仍含有一定的热能),通过压缩机将热量提升后,为建筑提供供暖服务的新型供热方式。空气能供热具有安装方便、运行成本低、无污染等优点,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在南方非集中供暖地区和北方中小型建筑的供暖改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空气源热泵主要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阀四大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是:蒸发器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制冷剂蒸发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压缩机将气态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在冷凝器中释放热量,加热循环水,为建筑供暖;节流阀将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降压,使其重新进入蒸发器,完成循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低温空气源热泵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即使在 -25℃的严寒地区,也能稳定运行,满足建筑的供暖需求。目前,我国河北、东北等地已将空气能供热作为 “煤改电” 工程的重要推广技术,大量农村家庭采用空气源热泵替代传统的燃煤小锅炉,不仅改善了室内供暖效果,还大幅减少了冬季燃煤污染,助力区域空气质量提升。
五、新型能源供热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随着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强,新型能源供热方式正朝着多元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多种新型能源供热方式的融合应用成为趋势,如 “太阳能 + 地热能”“空气能 + 生物质能” 等互补供热系统,可充分发挥不同能源的优势,提高供热系统的稳定性和能效;另一方面,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供热系统的实时监测、智能调控和优化运行,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行成本。
然而,新型能源供热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是初始投资成本较高,如地热能供热系统的地埋管铺设、太阳能供热系统的集热器阵列建设等,需要大量的前期资金投入,部分地区和用户难以承受;二是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低温环境下空气源热泵的能效衰减、生物质能供热的污染物控制等问题,仍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加以解决;三是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如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生产、储存和运输体系,地热能勘探开发的技术服务体系等,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制约了新型能源供热的规模化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入,新型能源供热方式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新型能源供热必将在实现 “双碳” 目标、改善人居环境、推动能源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们带来更加绿色、温暖、舒适的生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2025年中国供热行业数据发布... 2025年,中国供热行业在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的双重推动下,取得了显著进展。根据国家能源局和相关部门发...
供热行业正迎来智慧化变革的关键...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供热行业作为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
能源自控系统的市场规模与趋势洞... 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刻变革、数字化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能源自控系统作为实现能源高效利用、优化能源管理以及...
全球智慧系统行业市场规模洞察 智慧系统行业作为推动当今世界数字化、智能化变革的核心力量,其市场规模呈现出蓬勃发展与复杂多元的态势。...
供热行业市场动态与智慧供热系统... 一、供热行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以及“...
DeepSeek 与 Open... 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当下,DeepSeek 与 OpenAI 作为行业内极具影响力的参与者,各自展现...
避开集中供暖 三种自采暖方式你... 在寒冷的冬季,供暖是保持舒适生活的必要条件。然而,由于地域和时区的差异,并非所有地方都能享受到集中供...
山东多地供暖最新消息通知202... 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山东省好些地方的供暖准备工作都紧锣密鼓又井井有条地开展起来啦。为了能让 2024 ...
2024年枣庄热力公司计划完成...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8日讯 6月27日,枣庄市市中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市中区供热管网改造及建...
TikTok 和抖音营销:特点... 在数字化营销的浪潮中,短视频平台已成为品牌推广的重要阵地。TikTok 和抖音,作为全球短视频领域的...
  • 安全认证
  • 安全企业
  • 技术团队
  • 研发专利
  • 维护服务
  • 安全设计
  • 健全渠道
  • 构建生态
  • 服务热线:15621693767

    地址:潍坊市高新区新城街道玉清社区玉清东街利昌办公楼一楼102-106室

    技术:15621690337

    E-mail:sdilan@sdilan.com.cn、sdailan@126.com

    Copyright © 2024 山东艾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40803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