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供暖季的脚步日益临近。对于供暖公司而言,供暖前的维护工作是保障整个供暖期稳定、高效、安全运行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温暖体验。这项系统性工程涵盖了从设备检修到管网排查、从安全测试到服务准备的多个维度,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 “保民生、送温暖” 的重要使命。
一、维护前的全面筹备:打好基础是关键
供暖前的维护并非临时突击,而是一场有计划、有组织的 “战前准备”。供暖公司通常会在每年 9 月启动筹备工作,首先成立专项维护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 —— 技术部门负责制定维护方案和技术标准,检修部门负责现场操作,安全部门负责全程风险管控,客服部门则提前梳理用户信息。
筹备阶段的核心任务是 “摸清家底”。技术人员会调取上一供暖季的运行数据,包括各换热站的能耗记录、管网压力波动情况、用户报修热点区域等,通过数据分析定位潜在问题。同时,物资保障组会提前采购各类维修配件,如阀门、密封圈、水泵轴承等易损件,确保维护过程中 “缺件不误工”。此外,针对新接入的小区或老旧管网改造区域,工作人员会重新核对管网图纸,更新电子档案,为后续维护提供精准依据。
二、核心维护环节:从 “心脏” 到 “血管” 的全面检修
供暖系统的稳定运行,依赖于换热站设备和室外管网的协同工作,这两大板块也是维护的重中之重。
在换热站设备维护方面,工作人员会对核心设备进行 “拆解式” 检修。对于换热器,首先会关闭进出水阀门,排空内部积水,然后拆开端盖清理换热管内的水垢和杂质 —— 这些污垢会导致热效率下降,严重时可能造成管道堵塞。随后,技术人员会使用专业仪器检测换热管的密封性,若发现渗漏则及时更换管束。循环水泵和补水泵作为系统的 “动力源”,维护时需检查电机绝缘性、轴承磨损情况,加注润滑油,并进行空载试运行,确保运转时无异常噪音、振动。此外,站内的压力表、温度计、安全阀等计量和安全装置也会逐一校准,确保数据准确、启闭灵敏。
在室外管网维护方面,排查范围覆盖从换热站到居民楼的所有管道,重点关注老旧管网、阀门井、补偿器等关键部位。工作人员会采用 “步行巡查 + 仪器检测” 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沿着管网路线检查地面是否有沉降、冒水痕迹,打开阀门井查看井盖密封性、井内是否积水;另一方面使用管道探测仪检测地下管道的走向和埋深,对疑似泄漏点采用听音棒或压力测试进一步确认。对于使用年限较长的管道,若发现腐蚀严重、壁厚变薄等问题,会及时进行局部更换或防腐处理;补偿器作为吸收管道热胀冷缩的关键部件,会检查其伸缩性能和密封状况,避免因补偿失效导致管道破裂。
三、安全管理:守住维护工作的 “生命线”
供暖前维护涉及高空作业、电气操作、有限空间作业等多种风险场景,安全管理必须贯穿始终。供暖公司会在维护前组织全员安全培训,重点讲解高空作业规范、有限空间通风检测流程、电气设备操作禁忌等内容,并进行安全考核,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在现场操作中,安全措施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进行换热站设备检修时,会在设备旁悬挂 “正在检修,禁止合闸” 的警示牌,切断相关电源并上锁;维修阀门井时,先打开井盖通风 30 分钟以上,使用气体检测仪检测井内氧气浓度和有害气体含量,确认安全后工作人员再佩戴防护装备下井作业;高空更换管网附件时,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下方设置警示区域,防止工具坠落伤人。此外,维护现场会配备急救箱和消防器材,安全员全程旁站监督,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情况能及时处置。
四、服务保障:让温暖提前 “触达” 用户
维护工作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检修,更要结合用户需求做好服务衔接。在维护期间,供暖公司会通过小区公告、微信公众号、短信等渠道,提前告知用户维护时间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如临时停水、管网排气等),争取用户理解。同时,开通 24 小时服务热线,安排专人解答用户关于供暖前准备的疑问,如 “如何清理家中暖气片”“暖气不热该怎么办” 等。
对于老年用户、行动不便用户等特殊群体,工作人员会主动上门走访,检查室内暖气片和管道连接处是否存在漏水隐患,指导用户正确操作排气阀。此外,维护结束后,供暖公司会进行全系统打压测试 —— 将管网压力升至正常运行压力的 1.2 倍并保持 24 小时,观察压力是否稳定,确保无泄漏后,再逐步将系统注满水,为正式供暖做好准备。
供暖前的维护工作,是供暖公司对 “温暖承诺” 的践行。从设备的精密检修到管网的全面排查,从严格的安全管理到贴心的用户服务,每一项工作都凝聚着工作人员的汗水。只有把维护工作做细、做深、做扎实,才能在寒冬来临时,为千家万户送去稳定、可靠的温暖,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