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齐鲁大地的气温悄然降至 12-14℃,济南的老小区里管道改造的焊花四溅,济宁电厂的储煤场堆起如山 “暖源”,淄博社区的网格员正逐户登记供暖需求 —— 一场覆盖城乡的 “温暖备战” 已在山东全面铺开。作为冬季民生保障的核心工程,山东的供暖筹备始终紧扣 “早部署、强保障、暖民心” 原则,从管网改造到燃料储备,从技术升级到精准服务,用千头万绪的细致工作,为即将到来的寒冬筑牢温暖防线。
一、管网焕新:破解老旧小区 “取暖愁”
山东多地将老旧管网改造作为供暖筹备的 “先手棋”,以 “停暖即开工” 的效率打通供热 “堵点”。在济南,80 个老旧小区同步推进供暖管网 “大换血”,200 万平方米供暖面积的居民即将告别 “漏水频发、室温不均” 的困扰。制锦市片区的施工人员切割下锈蚀斑驳的旧管道,换上防腐性能更强的新管材;翡翠郡北区针对户间温差问题定制改造方案,通过增设平衡阀等配件,预计可使采暖投诉量下降超 40%。
淄博张店区河东社区则创新 “共建式” 改造模式,由网格员、物业与居民代表组成工作小组,逐户调研确定方案,党员志愿者全程盯守施工质量,确保 10 月中旬就能完成全部改造任务。“以前客厅温度刚达标,卧室却要穿棉袄,这次换了新管道,终于能全家暖烘烘过冬了”,御景城小区居民刘大爷的期待,正是山东管网改造工程的民生注脚。截至 9 月底,济南、淄博等地的改造项目已基本完工,为供暖系统注入 “新鲜血液”。
二、设备检修:为供热 “心脏” 强肌赋能
换热站与热源厂作为供暖系统的 “心脏”,其设备状态直接决定供热质量。济宁华源热电厂早在供暖季结束后,便启动 “冬病夏治” 专项行动,对热网工业汽轮机进行技术改造,增设轴封风机冷却装置,从根源上解决了漏汽导致的设备隐患。检修人员放弃节假日,完成供热首站、输煤系统等 20 余项关键设备的深度维护,确保能抵御 - 15℃的极端寒潮。
在换热站维护现场,技术人员遵循 “拆解 - 清理 - 校准 - 试运行” 的全流程标准:拆开换热器端盖,用高压水枪冲洗换热管内的水垢杂质,再用密封性检测仪逐根测试;对循环水泵拆解检查轴承磨损,加注专用润滑油后进行空载试运行,确保运转无异常振动。站内的压力表、安全阀等计量装置也需通过专业校准,误差控制在 0.01MPa 以内,为精准调控提供数据支撑。“每台设备都要过‘三关’:检修关、测试关、试运行关,缺一不可。” 济南热力生产管理部副经理关锐的话,道出了山东供暖人的严谨。
三、能源储备:守住温暖 “生命线”
“煤源充足,供暖才有底气。” 山东将燃料保供作为重中之重,建立 “厂内 + 场外” 双重储备机制。济宁华源热电厂提前与裕隆煤矿、兖矿东平陆港签订 4 万吨存煤合同,通过数字化 “智慧燃料” 平台,实时监控库存结构与掺配比例,确保燃煤合格率稳定在 95% 以上。在煤炭运输环节,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翻车机、斗轮机操作人员 24 小时值守,单日最高接卸煤炭 1.75 万吨,全力保障 “口粮” 供应。
针对寒潮天气下的能源调度需求,山东住建部门明确要求:提前与电力、燃气企业建立联动机制,严格落实 “压非保民” 措施,优先保障居民取暖用能。供暖企业则组建燃料应急保障组,派驻专人在重点矿务局驻点催运,通过每日调度会动态调整采购计划,确保煤炭库存始终维持在安全阈值之上。这种 “未雨绸缪” 的储备策略,让山东在应对极端天气时更有底气。
四、精准服务:把温暖送到心坎上
供暖筹备不仅要 “修得好”,更要 “服务好”。山东各地通过 “线上 + 线下” 联动,让服务精准触达用户。淄博河东社区在网格群公布 24 小时服务热线,济南热力集团组建 “暖冬服务队”,针对老年、行动不便等特殊群体开展上门服务,检查室内管道密封性、指导排气阀操作,用 “脚步丈量民情”。
在信息告知方面,企业通过小区公告、短信、公众号等渠道,提前公示打压测试时间、改造影响范围等关键信息。济南名士豪庭小区的施工现场,专门设置答疑点,技术人员现场解答 “改造后温度能升多少”“施工会不会影响生活” 等疑问,争取居民理解支持。对于农村清洁取暖用户,山东持续开展 “百万农户温暖行” 活动,重点排查鳏寡孤独家庭的取暖安全,发放用气用电安全手册,让暖意延伸至每一个角落。
随着 10 月底的临近,山东的供暖筹备已进入冲刺阶段:济南的管网改造进入收尾验收,济宁的电厂完成最后一次设备试运行,淄博的服务热线全天候待命。这场跨越城乡的 “温暖备战”,既有管网改造的 “硬投入”,也有精准服务的 “软关怀”,更有能源保供的 “强支撑”。当第一缕暖气涌入居民家中时,那些焊花、汗水与坚守,都将化作齐鲁大地最实在的民生温度。